什么叫“悟性”?

什么叫“悟性”?

在生活中,我们经常听到“悟性”这个词,经常评论某某人悟性高,在佛教中,尤其是禅宗,讲究顿悟,一般禅师很少跟人讲法,给你示现一个动作,或者只说一句禅语,这就是在考察你的悟性高低。那究竟什么是悟性呢?

悟性大致相当于佛门常讲的慧根,是本性所具智慧中所透露出来的部分,可以触类旁通,闻一而知百,可以迅速理解感悟某一抽象事物的道理。有的人悟性高,有的人悟性低,差别很大,我们举两个悟性高的例子,大家就就明白了。

一,印度的龙树菩萨。

龙树菩萨是在释迦牟尼佛灭度后六百年示现在人间的。他的境界应该是和惠能大师平等。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佛法,他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,就全部学习圆满了,就等于一部《大藏经》,他只学了三个月就毕业了,换成我们,看都看不完,别说学了,几辈子都不一定能学完。那他怎么学的呢?我们现在明白了,他肯定是悟性极高的人,一部经典根本不用看完,看个一段两段,就明白整部经典的意思了,他有这个本事,所以,虽然他只用了三个月时间,但那还是轻轻松松的,一点都不紧张。

二,六祖慧能大师。

慧能大师也很厉害,连字都不认识,他学一部经典多长时间?五祖给他讲《金刚经》,讲到“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”的时候,他就大彻大悟了,后边的都不用讲了。《金刚经》也不过就五千来字,给他讲了一千字,五分之一,他就明心见性了,这才多长时间,顶多也就两三个小时吧。为什么他悟性这么高?就是因为他的心清净,没有妄想,没有杂念,没有执著。

展开全文

惠能大师在逃难过程当中,遇到无尽藏比丘尼,她受持《大般涅槃经》。这部经典份量很大,经文很长。无尽藏比丘尼天天读诵这部经典,遇到惠能大师的时候,惠能大师还没有出家,还是在家居士。无尽藏比丘尼在那念经,惠能在旁边听,等她念完后,他就告诉比丘尼经里讲的什么意思。她非常惊讶,捧着经本向他请教。惠能说我不认识,不认识字还能讲这么好?他说这跟认不认字没有关系。惠能大师一生度了三十四个人,无尽藏比丘尼是第一个。

《六祖坛经》上记载,后来惠能出家当上六祖,法达禅师前去拜见六祖,法达禅师受持《法华经》,经文很长,一天顶多念一部,可法达禅师却念了三千多部,一门深入,念了十年,那功夫已经相当了得。所以他在礼拜六祖的时候,三拜却头没着地。惠能大师看得清楚,等他起来后,就问他有什么骄傲的吗?既然头不肯着地,肯定觉得自己有了不起的地方。他就跟六祖说,已经读诵《法华经》三千部。六祖说,这很难得!那《法华经》都讲了些什么呀?法达禅师却一时回答不上来,回过头来问六祖,六祖说我没听说过这部经典,你既然读得很熟了,你诵读给我听听。《法华经》总共二十八品,当他念到第二品的时候,六祖就跟他说,可以了,不必念了,我都知道了,然后就给他讲《法华经》,法达禅师当下也开悟了,再给六祖礼拜,头着地了,那是心悦诚服。

这就是悟性,法达禅师念了十年经没有开悟,也说不明白《法华经》讲了什么,慧能大师听了一会儿,就全明白了。

大家可能说了,惠能大师和龙树菩萨这悟性太高了,我们也没法学呀!大家不用着急,悟性还有顿悟和渐悟之分,我们虽然没有那么高的顿悟能力,但是我们可以渐悟,结果也是一样的,人家用一个月开悟,我们用十年、三十年行不行?俗话讲的“笨鸟先飞”嘛!

《中庸》上有句名言:“人一能之,已百之;人十能之,已千之。”不怕悟性低,就怕我们不干呀!只要勤修戒定慧三学,一门深入,老实真干,我们早晚也能成就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