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都知道,“白术”是中医里非常常见的一种中药材,经常出现在各种中药方剂中。然而,很多人在提到它的时候,都会不假思索地读成“bái shù”。其实,这种读法是错误的,它的正确读音是“bái zhú”(音同“竹”)。
可能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读,下面咱们就一起来一探究竟。
1、“术”的读音与含义术,是一个独体字,部首是“木”,一共5画。
在最早的甲骨文中,它是一个会意字,中间是一只手,两侧是运动线,是一种手的技巧。再加上表示动作的“行”就变成了“術”,这就是“术”的繁体字,指技术、巫术、武术等。
另外,“术”的繁体字“術”也是一个形声字,“行”表形,“术”表声。在《说文解字》中的解释是:“术,邑中道也。”所以,它的本义又指城中的道路。
至于究竟哪个才是它的本义,因为汉字演化过程非常复杂,这里我们很难做出判定,我们姑且知道就行了。
其实,“术”是一个多音字,有五个读音,分别是shù、zhú、shú、chù、suì。其中shù、zhú是常用读音:
(1)读“shù”时:
当“术”读作“shù”时,它的含义通常是与技能、学问、方法等有关。比如:
“艺术”,指的是人类运用自然规律和工具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技能和成果;
“学术”,则是指系统的、专门的知识和学问。
“术”读“shù”时,更多地强调的是人类的智慧和创造。
(2)读“zhú”时:
而当“术”读作“zhú”时,它的含义就与植物有关了。在古代,“术”还是一种草本植物的名称,这种植物的根茎可以入药,具有健脾益气、燥湿利水等功效。
所以,在“白术”这个词中,“术”就应该读作“zhú”。
另外,shú、chù、suì这三个读音都是用于古语中,而在现代汉语中就很少用,甚至不用了,所以这里就不多作赘述了。
2、“白术”的由来与药用价值“白术”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,它的根茎是中药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那么,为什么它会被命名为“白术”呢?又有哪些药用价值呢?
(1)名字的由来
“白术”的名字来源主要是因为它的外观特征和药用部位。它的根茎呈不规则的肥厚团块,表面有瘤状突起,质地坚实,颜色为黄白色或灰黄色。因为它的根茎颜色偏白,所以被称为“白术”。
(2)药用价值
在中医理论中,“白术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药材。它性温、味甘苦,归脾、胃经,具有健脾益气、燥湿利水、止汗、安胎等功效。常用于治疗脾虚食少、腹胀泄泻、痰饮眩悸、水肿、带下、胎动不安等症状。在很多经典的中药方剂中都能看到“白术”的身影,比如“四君子汤”“补中益气汤”等。
好了,今天的知识就分享到这里!喜欢这篇文章的话,别忘了点个赞👍和小心心❤️哦!